“寻访英烈足迹 挖掘红色故事”系列策划(1)

英魂,七十年盼归虞城故里

文/图 记者 戚丹青 w88博彩网—京九晚报 2020-06-16 06:57

记者在采访73岁的郎孝先

河南省w88博彩市虞城县,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,两个地方相距1600余公里,因为一个名字联系了起来,这个名字就是“郎学斌”。出生、成长于虞城县的郎学斌,在独山县的剿匪战斗中牺牲,年仅28岁,将一腔赤诚的热血洒到了大西南的苍山莽岭之间。

网上寻踪 找到烈士后人

6月5日,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官方账号发表了一篇文章《寻找河南w88博彩籍烈士郎学斌亲人,他长眠贵州黔南州独山县,静待亲人》。文章中说,烽火岁月,无数贵州儿女长眠他乡,也有无数外省英烈将生命留在贵州这片土地。由于多方面因素,独山县尚有35名烈士未联系上亲属,而郎学斌就是其中一位。

在刊登出来的信息中记者看到,郎学斌为河南省虞城县黄冢乡人,生卒日期为1922年至1950年7月。生平事迹为:1948年参加工作,1949年随军南下到江西省万年县工作,同年8月又随军西进,11月15日解放贵州都匀后,分派至独山五区新备乡任乡长,1950年7月在星朗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。

为寻找烈士家属的线索,记者联系到了黄冢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卢允博,刚说了这个名字,他就说:“这个事我知道,烈士家属已经找到了。”

郎学斌是个什么样的人?参加革命之前有过哪些经历?家里还有什么人?从1950年牺牲,70年来,郎学斌的忠魂始终飘荡在千里之外,历史的尘烟也许会将他的名字埋没,甚至在他的家乡,也没有多少人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位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。“烈士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”,为了传承红色精神,6月13日,记者驱车来到黄冢乡,寻访烈士后人,挖掘烈士事迹。

黄冢乡党委书记王国锋告诉记者:“郎学斌的事我听说了,他是我们黄冢的骄傲,感谢京九晚报能关注并宣传此事,让更多的人了解黄冢的英雄人物和光辉历史。”

记者和黄冢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卢允博、乡党建专职副书记丁磊一起,在黄冢村党支部书记朱正坤的带领下,来到了郎学斌儿子郎孝先的家。

他的牺牲 是全家人不敢触碰的痛

郎孝先今年73岁,和蔼可亲,精神矍铄,他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行。

他告诉记者,父亲参加革命时自己才一岁多,姐姐也才四五岁,所以对于父亲的记忆是一片空白,他对父亲的了解来自于爷爷和母亲的只言片语,以及父亲生前友好的零星讲述。但他自豪地说,父亲是一个人缘好、学习好、讲义气、有能力的人。

郎学斌为家中长子,从小就聪明机智。10余岁时,母亲过世。为供他读书,父亲变卖家产,让他到当地著名学者、前清翰林院编修朱寰桥所开设的私塾就读。郎学斌成绩优异,是先生的得意弟子。后来他结婚、生子,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。但革命的火种熊熊燃烧,让有主见、有志气的他燃起了参加革命的斗志,并秘密结识了不少共产党人。

“我爷爷说,1948年的一天,天快黑了,从永城来了一个人,找到我父亲,二人不敢走大路,就沿着小路奔着东南方向走了。”在爷爷零星的讲述中,这是郎孝先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段。

从此之后,郎学斌的足迹再也没有踏进过这个生他养他的家,他义无反顾的背影成了留给家人最后的记忆。

两年后,家里突然来了一个贵州人,他带来了郎学斌牺牲的消息,还带来了他的遗物和一些粮食。“我听其他人说,母亲当时就哭得昏死过去。”提起这一段,郎孝先无比动容。他说,在外人面前,母亲将最深重的悲伤隐藏起来,用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,几乎很少再提父亲的名字。在家里,他从小和姐姐就看惯了母亲的泪眼,直到他十几岁,母亲仍会经常痛哭不止,直到背过气去,让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掐人中。多年的哭泣,损害了母亲的健康,一双眼睛也看不见了。

爷爷痛失爱子,坚强的他用沉默扛下了这一切。只是从此之后,“郎学斌”这个名字轻易不再提起,那是全家人心中不可触碰的痛。

由于当年交通、通信不便,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,全家人都没有去过贵州。时间久了,爷爷和母亲先后过世,郎孝先也已年逾古稀,姐姐也去世了,关于父亲的一切仿佛都要湮灭,他只模糊记得这样一个地名:贵州省独山县下四五区。记者查阅资料后了解到,“下四五区”应该是郎学斌牺牲时的星朗村所属的“下司镇”,当时属于“独山五区”。如果没有网上的这则寻人启事,仅凭这些记忆,郎孝先想要找到父亲的踪迹可谓是难之又难。就在他已经放弃时,却在网上看到了父亲的消息,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了父亲墓碑的照片,这让他又惊、又喜、又难过。

“等机会成熟了,我会去看望父亲。”郎孝先说。

红色沃土 开出革命之花

“虽然我对他没有印象,但其实父亲离我不远,一直守在我家门口。”郎孝先的一句话让记者惊讶不已。郎孝先起身来到门外,记者注意到道路中间立着三块石碑,上面斑驳的坑坑洼洼记录了它们悠久的历史。“这一块石碑是我父亲和他的同学为纪念老师朱寰桥而立的,上面有我父亲的名字。”郎孝先指着石碑上的字说。

记者看到,这块石碑是1933年所刻,前面记录的是朱寰桥的事迹,后面刻着学生们的名字,第二列第一个名字就是“郎学斌”。郎孝先介绍,这块石碑还有着曲折的经历,修桥时曾经被当成桥腿,深埋在黄土之下。后来桥重新翻修,石碑才重见天日,并被立在了当时的黄冢公社门口。凑巧,这里距离郎孝先家仅有10米左右。

多年来,有事没事,郎孝先都会到石碑前看看,他感觉父亲并没有远离,而是一直陪在自己身边。

是什么让郎学斌走上了革命道路?卢允博说,这是有原因的,黄冢乡是革命老区,有深厚的红色基础。1939年,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皖苏边区,其中一部分游击队员来到黄冢、界沟一带开展抗日、剿匪战斗,他们就像一颗颗革命的种子被撒在了草原之上。1945年,淮北三分区(修械所)迁到附近的赵楼村,两三年的时间里,附近村民积极照顾、掩护重伤员,为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。“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,郎学斌深受感染,才决定要参加革命工作的。”卢允博推测。

现在,黄冢乡已经变样,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,精巧的乡间小院干净整洁,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。“如果郎学斌烈士能够看到家乡的变化,一定会很欣慰。我们会沿着烈士的足迹,学习烈士的精神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!”采访结束后,黄冢乡乡长卢泓亦对记者动情地说。

郎学斌在独山县经历过怎样的战斗?有过怎样的壮烈事迹?为新中国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?在独山县,是不是还有人记得他?作为烈士家乡的媒体,有义务讲好红色故事,传承红色精神,还原掩盖在岁月烟尘下的英雄形象,给读者带来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。近日,京九晚报记者将奔赴贵州省独山县星朗村,拜谒烈士英灵,带去家乡人的崇敬与怀念。

故事还未结束,请您继续关注……

■选题策划:张浩哲

■执行策划:贾若晨

编辑: 张书豪   责任编辑:李瑾瑜   相关阅读:
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>>
绿化带内 单车“睡觉”
万博亚洲网站链接
已完成雨、污水管网 ...
私装地锁 霸占车位
“12345”派单后 健身器材已修好
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>>
居民乐享“新”生活
我市举行“信用记录 ...
菜园村:小康路上不 ...
李大夫庄村:沧桑巨 ...
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>>
    版权声明:w88博彩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禁止复制、转载或建立镜像等。联系电话:0370-2628098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

主管:中共w88博彩市委宣传部 主办:w88博彩日报报业集团 w88博彩网联系电话:0370-2628098

    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0120156001